古天乐代言太阳娱乐集团
学院简介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院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开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科专业。后因国家院系调整,于1960年停止招生。1986年恢复组建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壮大,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2014年工程造价专业获得批准。学院现有“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造价”、“建筑学”和“城乡规划”7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结构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土木水利”(包含土木工程、人工环境工程2个领域)、“航天动力工程”、“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土木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和“工程管理”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力学”3个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分别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土木工程”是我校加快建设学科和博士点建设重点培育学科之一,“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已多次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学院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已获批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目前,在校本科生3100余名,研究生600余名。

学院在编教职员工20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30余名,副高职称54名,具有博士学位100余名,中青年教师9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近50%教师具有各种执业资格证书。现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名,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青年人才1名,2名教师获得四川省千人计划专项资助,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辅导员工作室1个。另外,秉承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学院从董事单位、联合办学单位聘请稳定的兼 职教授50余名,其中学术院长1名、产业教授4名、硕士生导师40余名、外籍教师1名。先后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佳辅导员、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脱贫攻坚专项记功获得者,绵阳市师德标兵、绵州名师、绵阳市优秀班主任、绵阳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良师、青年教育教学之星等优秀教师代表。

学院拥有“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力学与工程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实验中心”以及“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三大公共实验平台,实验室面积约5000m2,实验设备资产5000余万元。与中国空气动力发展与研究中心共建“四川省风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联合共建四川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叶轮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联合共建四川省民航机场智慧运营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与同方安装工程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地源热泵技术实验室”;与四川振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交通土建实验室”(具有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检测资质);与中国五冶集团合作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等。学院强化与董事单位、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地方行业学会(协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践基地、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30余个,具有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项目咨询、监理等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横向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约800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20项,成果评价6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40部,参编国家、地方标准23部,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60余篇。在“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14个科研团队。

学院建设了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四川省线上一流课程2门,四川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四川省线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以及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余门。学院教师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三等奖1项,全国建环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四川省青年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4项,教学创新团队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形成了《基础工程》等22个教学创新团队。